hi,朋友们国元配资,大家上午好
这个话题看似简单,实则一点都不容易。损耗率是指实际损耗量与标准用量的比率,这里有2个小问题需要解决,一是实际损耗量如何计算?二是以什么作为标准用量依据?
先来解决第一个小问,实际损耗量一定是超出合理范围内的消耗量。比如说,生产一张办公桌,理论上要用1块木板。但实际生产中用了1.2块,此时多出来的0.2块可以看作合理损耗,后续分析损耗率时,这部分超支可以不考虑。
还有一种情况,假设生产过程中,消耗了2块木板。此时多消耗的这块木板就视为非正常损耗,我们分析损耗率时,主要看这部分。
接下来要解决以什么作为标准用量依据,通常我们是以bom作为标准依据。bom俗称配料表,里面会详细记录每个产品该用哪些物料、用多少。还是以办公桌为例,bom会写用木板1块,桌架1套,角垫4个,螺丝10个,这个就是标准用量。
不过有一点要留意,生活中我们常说,夫妻吵架不能只怪一方。出现损耗率也不能只盯着实际用量,标准也可能可能出错。如果bom本身就是错的国元配资,比如把该用10个螺丝写成30个,那算出来的损耗率肯定不准。所以分析损耗率前,我们得先核对bom准不准。
这里我重点说下宽放率的问题,bom中是否要包含宽放量(合理损耗量)?
一般的bom是包含宽放量的,但我建议大家分析损耗率时,可以不考虑宽放量。以“净量”为分析基础,这样对后续估算宽放系数会有很大帮助。为什么这么说,我举个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。
先看一组公式,损耗率=(实际用量-bom用量)/bom用量*100%
比如,生产10张办公桌,宽放率为5%,理论上用100个螺丝,车间按bom限领了100个。经过加班加点生产,最终一盘算,生产10张办公桌用了110个螺丝,此时损耗率就是10%。
如果不设置宽放率国元配资,理论上生产10张办公桌用95个螺丝,车间限领了95个。最终盘算下来,生产这10张办公桌依旧用了110个螺丝,此时损耗率上涨至16%。
由此可见,宽放率的增加会影响损耗率指标,而我们计算损耗率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出合理的标准参数。但宽放量会重复影响标准化,长久下去,不利于我们做成本差异分析。
确定了损耗率的计算方式,接下来就是如何分析和降低损耗率?
分析损耗率就是拿实际生产用量和bom数据做对比,最终目的是找出“多出来的料”去哪了。如果你们公司bom含了宽放量,那后续只需要分析非正常损耗即可;如果bom不含宽放量,我建议要分析所有超支用量。
有些同学会想,万一没bom咋办?说实话,不好办。
你要判断生产超支或节约是否准确,前提是有比对的标准,而且不同类型的产品标准还不一样。你必须要建立数据库,就像统计工时一样,这是技术活也是苦力活,没有什么捷径可走,得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去取合理的平均值。
比如说,生产A产品标准用料成本是1000元/件,但实际用料是900元,这里面节约的100元,你得去找原因。可以先听车间人员的解释,也可以自己做差异分析。
例如复核下bom准不准,仓库发料有没有少发,车间有没有把报废品混在良品里,是否挪用了其他工单用料。后面再把自己的分析的和车间表述做个对比,看看二者是否存在差异。
我以前在家具厂做成本时,最难计算的就是包装环节的包角料,比如说护角泡沫或缠绕膜。有一个月,车间反馈说缠绕膜不够用了,要求采购赶紧买。但是当月的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。于是,老板让我把这块的成本核算下,以前缠绕膜是不算的,就估个用量。
经过初步计算,发现缠绕膜的月损耗率超过20%。一方面是包装人员为了赶工,随意缠几圈,她们为了确保运输途中不出现破损,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多缠几道,甚至七八道。曾经还有客户反馈说,缠的太紧了,收到货后不好拆。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剩余不多的缠绕膜随意丢弃,反正也不怎么约束。
找出原因后,就是提出解决办法。我测算了几款常用木框的体积,然后再结合运输路程的远近分4个大区,不同区域下的不同木框确定了各自的缠绕圈数。当然,这个缠绕长度也是征求了包装人员的意见,经过多次测试后的结果下才明确的标准。
但就这一项标准,后半年的缠绕膜使用成本就节约了4万多元。
图片国元配资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乐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